对职业的初步思考

1,问题的起因

正式入职已经有一周的时间了,职场小白还在努力适应中。公司也在新人培训课中,请了一些”职场老人“来给我们介绍新人如何在职场中快速适应以及成长。一些嘉宾的分享也十分接地气,直击要害,让教事说理不再那么枯燥无味。其中也确实有一些奥义值得研磨,同时结合自身初入职场感受,在此记录一下一些个人思考。

2,分享回顾

分享中主要包括三个主题:团队+成长+发展

2.1,团队

团队是什么?它把团队定义为”人+目标+(互补+流程规范+协作)“的形式,即一群人因为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起,他们应该是性格或技能互补的,在流程规范的指导下互相协作,完成一系列任务,那么这样一群人就可以成为团队。那么这个定义是怎么来的呢?首先,他的雏形肯定不是这样子的,这个定义一定是在行进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出来的。一个人只有成功之后才能给出可信可行的方法,因为成功之前的方法都是纸上谈兵,只有胜利者的光环人们才会奉之以理。因此在成功之前,个人的总结与思考将是长期性的。如果我们从复盘者的角度来思考,为什么会将团队如此定义呢?可以看到这是抓住了事情的本质,分析事物的组成,然后就事论事,逐个击破。

也就是说你加入这个团队(公司或部门)的目标是什么(工作或搞钱)?你希望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合作?你们的性格都是什么样的,你能在这个团队中充当什么角色,你需要遵循的一些规范和原则是什么,你们又该如何分工与协作?如果把这些事情都解决了,那么如何融入团队也就应该清晰了。

你还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团队的文化,团队中你佩服的人,你的一些目标。

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就像是小学升初中,初中升高中,高中升大学一样,突然来到一个新环境也需要快速融入,只不过在班级这个团队中大家都是平等和纯粹的,目标更是十分清晰,而且没有严苛的管理制度和雇佣关系。接触新事物的过程,往往不止于次,比如如何认识一个陌生人,如何快速了解一个东西,如何处理压力与快速调节自己的状态,这些以往的经验是不是也可以用在融入团队这个问题上。结论是当然可以,只不过我们没有养成这样思考的习惯,或是解决问题的惯性思路。要知道,一定的经验可以总结形成方法论,反复使用与强化方法论,让方法论成为我们遇到问题的第一意识与惯性思维。

分享中,也提到了公司这个概念。什么是公司?公司的本质就是一个盈利性的组织,雇佣你是因为它认为你能给它带来利益(你付出劳动,它付你报酬),提拔你是因为提拔你比提拔别人更能给公司带来利益,解雇你是因为你创造相同利益价值的情况下你的成本更高了。了解了这些,结论就非常明显了:在公司你需要比别人创造更多价值。

2.2,成长

学习是成长这个话题下的核心议题。本质又来了,什么是学习?学习是获得新的理解、知识、行为、技能、价值观、态度和偏好的过程。可以看到,学习的范围非常广,我们接触最多的知识与技能仅仅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已。那么个人的学习力怎么样,你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强吗?嘉宾给出了三个境界:

  •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——形成经验
  • 如何避免这个问题——形成方法论
  • 认请问题的本质——形成世界观

此处难免不让人想起王国维先生给出的人生三境界:

  • 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——立

  • 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——守

  • 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——得

什么是成长?成长是一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由悬思,到苦索,再到顿悟的过程。不可颠倒,缺一不可。

2.3,发展

发展的本质可以从进化论的角度来回答。进化的过程:基因突变、过度繁殖、生存斗争、逝者生存。

那么,如何让自己发展,就可以归结为如何让自己进化?快速进化?

在外部环境中,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,我们才有更多进化的可能和发展的机会。这个过程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,而积极主动是我们定向选择优质进化的前提,一个明确的目标,则是我们进化的一个方向。物竞天择,逝者生存,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永远打不败,永远在尝试,永远在反思,永远在进化。

3,我的思考

QA环节中,有人提到了工作与生活的问题。嘉宾的解答是不同的阶段其有不同的认识。

工作是一个和生活互斥的话题吗?

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之中?2023年,整体经济形式恢复不及预期,大众消费乏力,各行业都在降本增效,猥琐发育。就业市场来看,1158万毕业生可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,灵活就业人员甚至占比20%;就业结构来看,大部分人都渴望从事体制、国企、银行等相对轻松,又可以追寻生活的工作。然而,这种工作岗位毕竟是少的,要求严苛,竞争激烈。大部分人还是处于外部环境之中,将要面对扑之而来的潮水汹涌。

是啊,有些人,活着就很不容易了,他们又怎么能奢侈生活?

嘉宾的回答给我很深刻的印象,“我时常反问自己,我出生于乡村,家庭条件也并不好,我是个平凡不能再平凡的人了。但我时常告诉自己,可以平凡,但不能平庸。”是啊,平凡本就是我们的底色,但平庸不是。

我生怕自己执陷于工作与生活反复循环的怪圈之中,工作没有出路,生活没有起色,个人的一些所谓提升也难抵岁月流逝,芳华不再的代价。平凡的世界,平庸的我,如此的事实还是难免让人叹息,但又无可奈何。工作之后,我们开始逐渐被生活捶打成一头没有脾气的老牛。这一点,刚从学校出来的我不得不认同。周五下班时刻的地铁上,都是一群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,他们脸上的表情除了和平日表露出来的疲惫之态之外,还有一丝即将迎来周末的小欢喜。是啊,工作之后也开始期待每个周五,就像上小学时候那样淳朴的期待一样,期待放学,期待放假。工作是一种状态,放假也是一种状态,这仅仅是一种劳逸结合的道理罢了。

“那一天我二十一岁,在我一生活的黄金时代,我有好多奢望。我想爱,想吃,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,后来我才知道,生活就是个缓慢手锤的过程,人一天天老去,奢望也一天天消逝,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老牛一样。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遇见这一点。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,什么也锤不了我。”——引自王小波,与诸君共勉。

我们都是和生活抗争的那头牛,我们可以被锤,我们也必然老去,但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减缓这个被锤的过程。有的牛耕田,有的牛放牧于山野,而有的牛被摆上餐桌任人食糜。谈不上改变自己的命运,我们只是想朝着自己期望的那种生活前进。

我们拿什么去抗争?生活是残酷的,有句鸡汤叫认清生活的真相,然后热爱它。就个人而言,需要时刻提醒跳出自己的舒适圈,保持思考,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清醒和健全的认知是解决目前困境的唯一办法了。而保持思考能力的途径就是保持学习的状态(但是也要防止这种所谓的状态也可能是自己的一种舒适圈),守护好读书的习惯、运动的习惯。只要我们还能守护住原来的习惯,我们就不会被工作后的生活所侵蚀。如果我们能在此基础上,养成一些好习惯,改掉一些坏习惯,那说明我们同生活的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。人生的每个阶段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时刻呢?

工作只是面对长期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。

4,最后

Give a message:

  • 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,
  • 行万里路,不如阅人无数,
  • 阅人无数,不如高人指路,
  • 高人指路,不如贵人相助,
  • 贵人相助,不如自己开悟。